集团站点
友情链接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新闻内页
阿里进入电商实践“无人区”
发布时间:2014-11-12 点击次数:1407
页面功能:【字体:

    刘佳

  [5年后的今天,不只是天猫、京东(25.81, -0.44, -1.68%)亚马逊(312.01, 6.90,2.26%)、苏宁等巨头加入,线下商场、超市、餐饮等接连加入,最终形成了全球瞩目的双11现象]

  5年的时间,从当初的无厘头和自嘲走向了主流的双11,已经不再是电商内的价格大战,而是新的商业系统对传统零售发起挑战,以及新经济崛起对整个商业格局的改变。

  2009年,阿里巴巴(114.54, -4.61, -3.87%)选择在光棍节促销还是个冒险的举动:传统零售业十一黄金周刚刚过去,圣诞、元旦促销即将到来。光棍节的促销,为的只是让消费者记住“淘宝商城”。

  2009年的双11,当天5200万的销售额,远超淘宝商城平时的规模,但萌芽中的双11并未在当时引发震惊。

  2010年的双11,交易额一下子蹿升到9.36亿,超过了香港当年一天的零售额。几位温州老板在饭局上聊到双11,一个说我销售了多少多少,另一个不服气,就这样,双11的口碑迅速在商户间传播。

  2011年双11,单个商户当天的销售额开始超过千万,而当年平台的交易总额达到33.6亿元。银行的后台系统在这一年“领教”了支付瞬时暴增的能量,几家合作银行的系统接连“宕机”,再紧急修复,让阿里惊出一身冷汗,开始对金融业加速渗透。

  2012年双11,交易额从前一年的33.6亿迅速攀升至惊人的191亿元,阿里巴巴首次在园区内竖了一块巨大的电子屏幕,直播交易数据变化。

  到了2013年,双11交易额达362亿元,占到当天中国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一半以上,是美国年度最大网络购物日——“网络星期一”(感恩节后的第一个星期一)的2.5倍以上。

  梳理5年的双11,数字是让商家和消费者肾上腺素迅速蹿升的一个最直接因素。但数字只是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水面下支撑这些数字的是物流、云计算、金融服务的升级,是商家自身业务结构的调整,消费习惯的转变,是竞争对手的态度转变,第三方开发者的大量入驻,以及整个商业格局的变迁。

  用马云的话说,电子商务是实实在在的新经济,是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和传统实体经济融合的一种新经济模式,能有效整合当下的现有资源,切实降低企业发展的成本,提升小企业的竞争实力,极大地提高社会整体效率。

  而现在,身处巨大洪流中千千万万的网商和互联网影响下的消费者,正在引导新经济的转型。数据显示,2014年第三季度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6914.1亿元,同比增长49.8%;而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4年第三季度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5万亿元,网络购物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占比为10.6%,单季度渗透率继续攀升。

  可以看到的是,5年后的今天,不只是天猫、京东、亚马逊、苏宁等巨头加入,线下商场、超市、餐饮等接连加入,最终形成了全球瞩目的双11现象。

  天猫不完全数据显示,在今年双11期间,包括银泰商业、王府井百货、广百百货在内的28个百货集团的近400家门店将通过线上购买优惠券线下使用、摇一摇获取双11红包的方式参与到双11的狂欢中。此外,包括家装、汽车等多个行业在内的共7万多个线下门店也将试水O2O,开启购物新模式。

  然而,阿里生态体系并非没有挑战。在财讯传媒集团首席战略官段永朝看来,对于双11的未来,有三点需要注意和思考。

  首先,参与双11的主力人群未来一定会有“更迭”。新生代主力消费群体(90后)是否认同这种“消费狂欢节”的理念,还有待观察。

  其二,狭义的“消费狂欢节”的理念是否会快速折旧?特别在移动电商未来格局未定,而现有模式未形成主流模式的关键时刻。

  其三,“消费”观念可能正在发生“质”的变化。消费者并不是狭义的“买单者”,消费者越来越萌发成为“参与者”的欲望。双11能否满足这种日益增长的需要?

  从这个角度来说,双11是阿里生态能量爆发的一个观察和预警窗口。而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正在真正进入理论和实践的“无人区”。

 

Copyright (C) 2001-2010 ESP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东部软件园 技术支持:全球塑胶网
联系电话: (86) 0571-88473203 FAX: (86) 0571-88473203
招商电话: (86) 0571-88473235、88472828
众创空间: (86) 0571-88473231、88473502
地址:中国杭州文三路90号 邮编:310012 E-Mail:esp@espark.net
本站通用网址、网络实名:东部软件园 浙ICP备090547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