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站点
友情链接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新闻内页
华为成长路:靠自身成长策略打天下
发布时间:2010-01-22 点击次数:1723
页面功能:【字体:

      国外媒体今天刊发分析文章称,中国华为的历史掺杂着神秘色彩,给人的印象是不择手段获取技术。但今日华为技术靠自身有序成长的策略,已成为许多新兴市场企业的路标。

  以下为文章全文:

  中国联想集团四年前购买IBM个人电脑业务,其后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创立于1987年的华为则一直埋头打造自身业务。

  尽管其成长过程中非议颇多,立足深圳的华为已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现在从迪拜到尼日利亚再到拉丁美洲的全球通讯网络运营商都在和华为做买卖,他们将有关华为的诸多传言抛诸脑后。华为的业务伙伴包括沃达丰、德国电讯(Deutsche Telekom)和电脑系统安全及服务公司赛门铁克(Symantec),后者还和华为组建了合资企业——华为赛门铁克。

  迄今为止华为最骄人的业绩是:2009年12月赢得了在挪威和瑞典为主要移动运营商建造下一代网络的协议,成功击败对手爱立信,并且这还是在对方的地盘上。

  此类运作成功推动华为从名不见经传的企业发展成去年全球排名第二的电信设备制造商,超越阿尔卡特朗讯(Alcatel-Lucent)和诺基亚西门子通信技术等同业,目前仅落后于爱立信。

  重点放在新兴市场的华为和中兴通讯均有自体成长策略,相对于并购,他们更倾向于自体成长。

  华为的自体成长策略和联想在2005年时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形成鲜明对比。联想的那次突破性收购,事后被证明在很多方面是做得过了头。

  最大的问题是融合两种从根本上不同的文化。联想的目标是快速成长的亚洲消费者和小型企业市场,而IBM个人电脑则主要针对专业人士的高端笔记本业务。

  首先,联想-IBM交易不得不先解决反对者提出的涉及美国国家安全的问题。最后的解决方法是实行不切实际的联合CEO机制,从中国和美国两地共同管理公司。

  相反,华为迄今为止都避免通过并购成长,不过之前华为也曾试图收购美国网络设备供应商3Com,最终计划告吹。摩根大通分析师Charles Guo指出,自体成长对华为这样的企业而言是行得通的,因为他们的产品并不针对广大消费者。

  “中兴通讯和华为为运营商制造设备,并不直接面对消费者。若需针对消费者,则要塑造品牌,进行市场推广,建立品牌信誉,”他说。

  规模优势

  当然,有中国做后盾,华为和中兴可轻松依托国内市场,采取渐进式发展策略。

  分析师和行业观察人士把华为早期价格最多比国际同业低20%-30%,归因于华为占据着中国劳动力充足而廉价的优势。

  许多竞争者抱怨,华为和中兴还获得了中国政府提供的巨额补贴。由于市场份额不断增长,使得华为推出新产品时不必要价过低。

  摩根大通Charles Guo称,“电信具有战略意义。中国政府肯定明白电信的重要性。这产生了巨大的差别。”

  的确是巨大的差别。华为和中兴面临的第二个有利因素来自政府对于国内电信市场的支持。为打造第三代(3G)移动通讯网络,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以及中国电信三大巨头投入了超过600亿美元。

  大和证券分析师Joseph Ho称,“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各有各的网络。这为华为和中兴造就了很好的国内市场,可以先在国内发展。最终,他们可以将凭借其技术走向海外市场。”

  上个世纪,类似的市场发展培育了美国和欧洲庞大的通讯设备供应商——而这次,这一过程被压缩成十年。

       全球增长的痛楚

 

  本世纪初,华为身陷与其最可怕对手思科的长期争执中,因被指窃取部分设计。

  2004年富士通亦指称一位华为员工试图在芝加哥交易展会上盗取其产品信息。

  这些或说明华为在实现全球抱负中有走捷径的想法。但这些指责也是大型公司为阻止新竞争者通常采用的障眼法。

  竞争者试图给华为的经营和技术成果抹黑或没能阻止华为的成长,但华为也发现进军海外意味着融入全球经济周期中。去年销售增速急剧放缓,由前年的43%降至17.5%。

  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市场主管Barry French称,“去年华为在国外业务的下滑显示出,华为与其它基础设施供应商面临着同样的市场现实,很明显华为在中国市场受到了优惠待遇。”

Copyright (C) 2001-2010 ESP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东部软件园 技术支持:全球塑胶网
联系电话: (86) 0571-88473203 FAX: (86) 0571-88473203
招商电话: (86) 0571-88473235、88472828
众创空间: (86) 0571-88473231、88473502
地址:中国杭州文三路90号 邮编:310012 E-Mail:esp@espark.net
本站通用网址、网络实名:东部软件园 浙ICP备09054739号